《韩熙载夜宴图》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,而不是台北故宫博物院。以下是关于这幅画的详细介绍:
创作背景
据《宣和画谱》记载,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,又 “颇闻其荒纵,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,乃命闳中夜至其第,窃窥之,目识心记,图绘以上之”。《五代史补》则说,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,“伪主知之,虽怒,以其大臣,不欲直指其过,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,使其自愧,而熙载自知安然”。
画面内容
全图共分为五个段落,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各个情节,每段以屏风隔扇加以分隔,又巧妙地相互联结,场景显得统一完整。
听乐:韩熙载与状元郎粲坐床榻上,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,旁坐其兄,在场听乐宾客还有紫微朱铣、太常博士陈致雍、门生舒雅、家伎王屋山等。
绘画 《韩熙载夜宴图》“听乐”部分
观舞: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 “六幺舞”,韩熙载亲擂 “羯鼓” 助兴,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,尴尬地拱手背立。
绘画 《韩熙载夜宴图》“观舞”部分
暂歇:韩熙载与家伎们坐床上休息,韩正在净手。
清吹:韩熙载解衣盘坐椅上,欣赏着五个歌女合奏。
绘画 《韩熙载夜宴图》“清吹”部分
散宴:韩氏手持鼓槌送别,尚有客人在与女伎调笑。
绘画 《韩熙载夜宴图》“散宴”部分
艺术特色
人物刻画:人物神态刻画栩栩如生,尤其对主人公韩熙载的刻画极为出色,长髯、高帽的外形与文献记载均相吻合,举止、表情更显露出他复杂的内心,既展现了他狂放不羁、纵情声色的处世态度,又揭示了他晚年失意、以酒色自污的心态。
线条运用:线条工细流畅,造型准确精微,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富有变化,如仕女的衣纹线条柔美流畅,体现出女性的婀娜多姿;男宾的衣衫线条则较为刚劲,表现出男性的稳重端庄。
色彩搭配:色彩绚丽清雅,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,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,仕女裙衫、帘幕、帐幔、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彩,不同色彩对比参差,交相辉映,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,绚中出素,呈现出高雅、素馨的格调。
历史价值
艺术价值:《韩熙载夜宴图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,代表了五代时期人物画的最高水平,对后世的人物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历史价值: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,为研究南唐时期的社会风貌、文化艺术、服饰制度等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。
1 条评论
完美就是我的超能力,别说,我还能飞呢!